《誤殺瞞天記》(Drishyam,2015)是印度馬拉雅拉姆語電影《較量》(Drishyam,2013)的印度語重拍版,由馬拉地語區導演尼席康特卡馬特(Nishikant Kamat)執導,每一幕都和原版一樣原封不動地重現。
目前分類: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 (42)
- May 29 Fri 2020 23:35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誤殺瞞天記 Drishyam
- May 28 Thu 2020 22:31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倒扣的王牌 Ace in the Hole
《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1951)是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較不知名、但和他的名作一樣扣人心弦的優秀作品,為懷德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也入圍奧斯卡最佳故事暨劇本。
- May 27 Wed 2020 18:23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聖女貞德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聖女貞德受難記》(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1928) 是丹麥導演德萊葉(Carl Th. Dreyer)的生涯代表作,是他在前往法國尋求發展時所製作的影片,根據聖女貞德被審判時的史料記載拍攝而成,所以可能是關於聖女貞德最忠於史實的版本。
- May 26 Tue 2020 22:36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民主萬歲/華府風雲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民主萬歲》(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根據維基百科,《華府風雲》和《史密斯遊美京》這兩個中文片名是後來才出現)是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代表作之一,也令被卡普拉發掘、當時尚為新人並初挑大樑的奧斯卡影帝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一夕成名。
- May 25 Mon 2020 23:04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看不見的旋律 Andhadhun
《看不見的旋律》(Andhadhun,2018)是印度犯罪驚悚類型名導斯利蘭拉格哈凡(Sriram Raghavan)的生涯巔峰代表作並贏得許多大獎,令全世界觀眾看見除了阿米爾罕(Aamir Khan)以外的傑出新世代印度電影。
- May 24 Sun 2020 22:4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1942,IMDb上的中文片名是《生死問題》)是在1920年代赴美發展的德國名導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的喜劇名作之一,內容敘述1939年八月波蘭遭到德國入侵前後,一對名角夫妻和他們的劇團,如何陰錯陽差化身為反抗納粹、為國除害的英雄。
- May 24 Sun 2020 16:27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強盜 The Bandit
《強盜》(Eşkıya (The Bandit),1996)是土耳其名導亞夫茲圖古爾(Yavuz Turgul)叫好叫座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復興土耳其電影在1980年代陷入低迷後終於東山再起的里程碑,並代表土耳其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最終沒入圍。
- May 24 Sun 2020 12:04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
在看《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1949)前,我對劇情一無所知,英文片名「第三人」看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中文片名讓我以為這是一部監獄片,在終於看過後才發現,其實是部黑色喜劇,而且這個片名和故事八竿子打不著,甚至還搜尋爬文了一下,應該只是為了吸引人而隨便亂取的。
- May 23 Sat 2020 14:37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1954)是大導演伊力卡山(Elia Kazan)入圍奧斯卡12項大獎、贏得最佳影片和導演等八項大獎的代表作,令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首度獲得最佳男主角、首度演戲的伊娃瑪麗仙(Eva Marie Saint)拿下最佳女配角、飾演工會老大的李J.卡布(Lee J. Cobb),以及飾演神父的卡爾馬爾登(Karl Malden)和飾演主角哥哥的洛史泰格(Rod Steiger)一起入圍最佳男配角、佔下三個名額(但皆沒得獎)。
- May 23 Sat 2020 10:12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突變第三型 The Thing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1982)堪稱恐怖動作片大師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最沉冤得雪、後來成為最受影迷推崇的經典作品,不過最受影評讚譽的還是《攻擊第13號警局》(Assault On Precinct 13,1976)和《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
- May 22 Fri 2020 21: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吾父吾子 My Father and My Son
《吾父吾子》(Babam ve Oğlum (My Father and My Son),2005)是以本片享譽土耳其的導演薩甘伊爾馬克(Çağan Irmak)的第三部電影長片,除了締造土耳其影史上最賣座紀錄,也令他獲得多項獎項。
- May 21 Thu 2020 23:48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紐倫堡大審 Judgment at Nuremberg
《紐倫堡大審》(Judgment at Nuremberg,1961)是美國名導史丹利克萊瑪(Stanley Kramer)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本片雙料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導演,可惜和他所有提名一樣都空手而回,不過仍不損他在影史上的地位。
- May 20 Wed 2020 22:12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碧血金沙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是出身電影世家的大師導演約翰赫斯頓(John Huston)首度雙料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及改編劇本的代表作,由與他合作無間的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主演,也令赫斯頓的演員父親華特赫斯頓(Walter Huston)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 May 19 Tue 2020 22: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阿南德 Anand
《阿南德》(Anand,1971)是印度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赫里希克什穆凱爾吉(Hrishikesh Mukherjee)的經典傑作之一,由神似安東尼歐班德拉斯和梁朝偉綜合版的拉傑什克哈納(Rajesh Khanna)主演,寶萊塢老牌天王影帝阿米塔巴強(Amitabh Bachchan)飾演主角阿南德的醫生好友巴布莫夏,本片是他的成名之作。
- May 18 Mon 2020 23: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疤面煞星 Scarface
《疤面煞星》(Scarface,1983)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的經典,雖然艾爾帕西諾(Al Pacino)已經演出無數同類黑幫角色,他依然把悲劇色彩十分濃厚的的主角東尼蒙塔拿,塑造成他自已和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 May 17 Sun 2020 19: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芭薩提的顏色 Rang De Basanti
- May 17 Sun 2020 14: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恨 La Haine
童星起家的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以第二部編導長片《恨》(La Haine,1995)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及凱薩獎最佳影片、令他晉升法國一線導演暨男星,也捧紅搭檔好友文森卡索(Vincent Cassel),另兩位主角雨貝昆德(Hubert Koundé)和薩伊德塔格馬伍伊(Saïd Taghmaoui)雖沒如他們一樣大紅大紫,卻也同樣進軍好萊塢、演出不少英語片。
- May 16 Sat 2020 20: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狂沙十萬里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畢生只有八部長片導演作品的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是西部片的大師級導演(當然他的黑幫片遺作《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也是經典),在開創「義大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並發掘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三部曲大獲成功後,終於以《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正式進軍好萊塢。
- May 15 Fri 2020 23:0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雙重賠償 Double Indemnity
《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1944)是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的第四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廣獲好評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項提名,並令他首度一舉雙雙入圍最佳導演及劇本。改編自知名犯罪小說家詹姆斯M.肯恩(James M. Cain)的著作,劇本由他和另一位知名犯罪小說家瑞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共同撰寫。
- May 14 Thu 2020 22:48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虎豹小霸王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是喬治羅伊希爾(George Roy Hill)、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在奧斯卡最佳影片《刺激》(The Sting,1973)前的鐵三角起源,也是瑞福創辦的日舞影展名稱來源,取材在20世紀初的美國西部搶匪布屈卡西迪和日舞小子的真人實事,堪稱法外狂徒的經典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