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也來到最後一部,或許是個巧合,九部重看片單中有四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感謝IMDb讓我有個動機把這些重要電影真正記住。《前進高棉》(Platoon,1986)是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首部代表作(當時創作力正旺的他還同時以本片及《突破煉獄》(Salvador,1986)入圍最佳原著劇本,不過他早就以《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1978)拿過最佳改編劇本),和他相隔三年便第二度獲得最佳導演的《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和《天地》(Heaven & Earth,1993)合稱他的越戰三部曲。
目前分類: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 (33)
- Jun 09 Tue 2020 23:50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前進高棉 Platoon
- Jun 08 Mon 2020 23:41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鐵窗喋血 Cool Hand Luke
《鐵窗喋血》(Cool Hand Luke,1967)是電視導演史都華羅森柏格(Stuart Rosenberg)的首部電影長片,也是令他入圍美國導演公會獎的生涯最佳代表作,改編自美國作家唐皮爾森(Donn Pearson)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美國扭曲社會的同名諷刺小說,很可能是史蒂芬金創作相仿時代監獄故事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的靈感來源。
- Jun 07 Sun 2020 23:46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黃昏雙鏢客 For a Few Dollars More
《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1965)是賽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三部曲第二部,不同於首部改編自《大鏢客》(Yojimbo,1961),本片並非繼續改編《大鏢客》續集《樁三十郎》(Sanjuro,1962),而是發展出全新故事。
- Jun 07 Sun 2020 14:41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 Jun 06 Sat 2020 13:51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電話情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1954)是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在推出時較被低估的作品,雖然他有以本片入圍美國導演公會獎,但剛好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後窗》(Rear Window,1954)也在當年推出,當然順理成章以該片入圍奧斯卡。
- Jun 05 Fri 2020 19:11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淘金記 The Gold Rush
《淘金記》(The Gold Rush,1925)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從《孤兒流浪記》(The Kid,1921)正式開始創作長片後的第二部長片,以他樹立的招牌形象,再造下一篇章。
- Jun 04 Thu 2020 23:21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兩根槍管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兩根槍管》(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1998)是蓋瑞奇(Guy Ritchie)一鳴驚人的首部長片,卻也堪稱是他至今沒能再超越的最佳作品,除了發掘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即使他在本片中的角色不痛不癢),更是童星起家、後演而優則導並因《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2018)成為一線大導演的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 Jun 02 Tue 2020 23:45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50)是首部獲得奧斯卡史上14項最多提名的電影(後來接連被《鐵達尼號》(Titanic,1997)和《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2016)追平)並獲得最佳影片等六項,由前一年才以《三妻艷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1949)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和劇本、隔年又連莊這兩個項目的名導約瑟夫孟威茲(Joseph L. Mankiewicz)編導(可能是史上至今紀錄保持者)。
- Jun 01 Mon 2020 23:45
IMDb影史250大佳片重看計劃:刺激 The Sting
- May 31 Sun 2020 20:37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瓦塞蒲黑幫 Gangs of Wasseypur
終於來到本計劃的最後一部,也是IMDb影史250大佳片榜上最長的一部,所以保留到最後。《瓦塞蒲黑幫》(Gangs of Wasseypur,2012)是寶萊塢名導安努拉格卡許亞普(Anurag Kashyap)的野心史詩代表作,取材自印度丹巴德的煤礦業黑幫真人實事,從1940到2000年代橫跨超過60年,敘述三代黑幫的恩怨情仇。
- May 30 Sat 2020 23:02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賓漢 Ben-Hur
《賓漢》(Ben-Hur,1959)是影史上最佳導演之一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的代表作之一,本片令他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也以11項獲獎締造史上得獎最多紀錄(將近40年後才終於被《鐵達尼號》(Titanic,1997)打平。
- May 29 Fri 2020 23:35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誤殺瞞天記 Drishyam
《誤殺瞞天記》(Drishyam,2015)是印度馬拉雅拉姆語電影《較量》(Drishyam,2013)的印度語重拍版,由馬拉地語區導演尼席康特卡馬特(Nishikant Kamat)執導,每一幕都和原版一樣原封不動地重現。
- May 28 Thu 2020 22:31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倒扣的王牌 Ace in the Hole
《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1951)是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較不知名、但和他的名作一樣扣人心弦的優秀作品,為懷德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也入圍奧斯卡最佳故事暨劇本。
- May 27 Wed 2020 18:23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聖女貞德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聖女貞德受難記》(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1928) 是丹麥導演德萊葉(Carl Th. Dreyer)的生涯代表作,是他在前往法國尋求發展時所製作的影片,根據聖女貞德被審判時的史料記載拍攝而成,所以可能是關於聖女貞德最忠於史實的版本。
- May 26 Tue 2020 22:36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民主萬歲/華府風雲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民主萬歲》(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根據維基百科,《華府風雲》和《史密斯遊美京》這兩個中文片名是後來才出現)是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代表作之一,也令被卡普拉發掘、當時尚為新人並初挑大樑的奧斯卡影帝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一夕成名。
- May 25 Mon 2020 23:04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看不見的旋律 Andhadhun
《看不見的旋律》(Andhadhun,2018)是印度犯罪驚悚類型名導斯利蘭拉格哈凡(Sriram Raghavan)的生涯巔峰代表作並贏得許多大獎,令全世界觀眾看見除了阿米爾罕(Aamir Khan)以外的傑出新世代印度電影。
- May 24 Sun 2020 22:40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1942,IMDb上的中文片名是《生死問題》)是在1920年代赴美發展的德國名導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的喜劇名作之一,內容敘述1939年八月波蘭遭到德國入侵前後,一對名角夫妻和他們的劇團,如何陰錯陽差化身為反抗納粹、為國除害的英雄。
- May 24 Sun 2020 16:27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強盜 The Bandit
《強盜》(Eşkıya (The Bandit),1996)是土耳其名導亞夫茲圖古爾(Yavuz Turgul)叫好叫座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復興土耳其電影在1980年代陷入低迷後終於東山再起的里程碑,並代表土耳其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最終沒入圍。
- May 24 Sun 2020 12:04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
在看《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1949)前,我對劇情一無所知,英文片名「第三人」看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中文片名讓我以為這是一部監獄片,在終於看過後才發現,其實是部黑色喜劇,而且這個片名和故事八竿子打不著,甚至還搜尋爬文了一下,應該只是為了吸引人而隨便亂取的。
- May 23 Sat 2020 14:37
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1954)是大導演伊力卡山(Elia Kazan)入圍奧斯卡12項大獎、贏得最佳影片和導演等八項大獎的代表作,令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首度獲得最佳男主角、首度演戲的伊娃瑪麗仙(Eva Marie Saint)拿下最佳女配角、飾演工會老大的李J.卡布(Lee J. Cobb),以及飾演神父的卡爾馬爾登(Karl Malden)和飾演主角哥哥的洛史泰格(Rod Steiger)一起入圍最佳男配角、佔下三個名額(但皆沒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