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Third Man (1949)

在看《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1949)前,我對劇情一無所知,英文片名「第三人」看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中文片名讓我以為這是一部監獄片,在終於看過後才發現,其實是部黑色喜劇,而且這個片名和故事八竿子打不著,甚至還搜尋爬文了一下,應該只是為了吸引人而隨便亂取的。

本片是以距本片將近20年後的《孤雛淚》(Oliver!,1968)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英國導演卡洛李(Carol Reed)拿下坎城影展大獎(等同金棕櫚獎)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三項獎項並贏得最佳攝影,故事和劇本都是出自英國文豪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這個故事和他的名著《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1955)一樣,都是以戰爭前後的局勢為背景。

美國廉價通俗小說作家何利因有工作機會、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奧地利拜訪兒時好友哈利,卻在抵達時發現哈利突然被車撞到身亡。他在葬禮上遇到英國區的皇家警察卡洛威和潘恩,並和哈利的女友安娜擦身而過。在偶然機遇下,意外發生時在現場的哈利朋友克茲子爵告訴他事發情況,說他和另一名羅馬尼亞朋友把哈利抬到路旁,但和哈利的管家卻說他在窗邊看到有三個人(事發地點在哈利家旁)。在調查過程中,他也和暗藏秘密的安娜互相吸引,就像被捲進一場離奇的夢境裡,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本片雖為犯罪懸疑片,卻使用南歐風情的浪漫配樂製造有趣的反差,也調和緊張驚悚的情節。本片在當時最吸引人的部分,可能是大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參與,他在片中的角色也令人意想不到。片中使用許多傾斜攝影,以營造扭曲的情境,尤其在知名的維也納摩天輪上隨著移動而改變畫面傾斜角度的片段更是有趣(這段當然也會令影迷聯想到《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1995)),加上很可能向佛列茲朗(Fritz Lang)的《M》(M,1931)致敬的暗景黑影,奧斯卡最佳攝影實至名歸, 下水道的追捕戲,也可能是《絕命追殺令》(The Fugutive,1993)同樣戲碼的靈感來源,開放結局也相當令人玩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