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ter von Kant - Il était une fois le cinéma

《淚比死更冷》(Peter von Kant,2022)是法國導演馮斯瓦歐容(François Ozon)的第21部劇情長片,粗略改編德國導演瑞納韋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1971年的同名劇作《佩特拉的苦淚》(Die bitteren Tränen der Petra von Kant,1971)及其1972年電影版,但把主角換成男性,入選柏林影展主競賽且獲選為開幕片。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1972年德國科隆,德高望重的電影導演彼得在昔日合作過、成為國際巨星的至交閨密席朵妮的牽線下,瘋狂迷戀身世悲慘的年輕男子阿米爾,並力捧他為電影巨星。然而這段起初甜蜜美好的閃電戀情與合作關係,在九個月後就隨著彼得的強烈佔有欲及阿米爾的放浪形骸無疾而終。其後失魂落魄的彼得,在生日當天被席朵妮的一席實話逼到情緒爆發,但也終於看清自己的理智被欲望蒙蔽的事實。

本片其實是包著《佩特拉的苦淚》的皮,骨子裡卻是法斯賓達的長片遺作《霧港水手》(Querelle,1982)的魂,除了男同志情慾與牆上模仿《霧港水手》海報的照片,更直接把《霧港水手》中引用文豪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詩詞的歌曲〈Each Man Kills the Things He Loves〉改成法語版數度在片中穿插,而且還讓伊莎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接替同為法國影后的前輩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演唱,並且邀得當年也在《佩特拉的苦淚》中演出的德國影后漢娜許古拉(Hanna Schygulla)飾演主角母親,傳承意味濃厚至極。

歐容向法斯賓達致敬的意味不言而喻,改為男性電影導演的主角,還提及他上一部改編法斯賓達的劇作《乾柴烈火》(Tropfen auf heiße Steine,1966)完全就是法斯賓達的化身,把《佩特拉的苦淚》中戲如人生的主旨再藉由法斯賓達的真實人生加強層次對比,德尼梅諾薛(Denis Ménochet)與法斯賓達晚年福態也如出一轍,且與他與歐容十年前合作的前作《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2012)中的直男陽剛慾望投射形象完全相反,首度詮釋自戀驕縱並瘋狂癡迷的同志角色,展現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樣稱職紮實的演技。

但即使本片的崇拜對象是法斯賓達,從用色大膽的室內佈置與令人傾心的精美華服,其實再度展現歐容對於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忠誠追隨,而且彼得深陷阿米爾情網的戲碼,以及在電影中出現攝影機拍攝的橋段,也都像是出自阿莫多瓦的作品片段,雖然阿莫多瓦是在他之後才改編劇作(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人聲》(La voix humaine,1930)),肯定也喚起歐容再度效仿其改編偶像劇作的熱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