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arlton Heston and Jack Hawkins in Ben-Hur (1959)

《賓漢》(Ben-Hur,1959)是影史上最佳導演之一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的代表作之一,本片令他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也以11項獲獎締造史上得獎最多紀錄(將近40年後才終於被《鐵達尼號》(Titanic,1997)打平。

本片改編自19世紀作家路華勒斯(Lew Wallace)1880年的小說《賓漢:基督的故事》(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1925年即有默片的第一部電影版。西元26年,耶路撒冷的猶大賓漢是出身豪門的猶太王子,他的少時好友羅馬人梅薩拉,現已成為官員並回到耶路撒冷擔任指揮官,久別重逢的兩人雖相見甚歡,卻因政治理念不合分道揚鑣。在羅馬指派的區域長上任遊行時,在屋頂觀看的賓漢與妹妹不慎把鬆脫的屋瓦弄落,正好砸中這名官員,梅薩拉則逮住這個機會把賓漢及賓漢的母親和妹妹一併打進大牢,以向賓漢證明不順從他的權威的下場。賓漢趁隙反抗不成,遂而淪為羅馬軍隊的奴隸,幸好他在三年後終於時來運轉,也終於獲得向梅薩拉報仇並與母妹團圓的契機。

本片雖長達三小時42分,緊湊的故事進展一點都不冗長,其實在看本片前,我對故事一無所知,所以片頭的耶穌誕生片段,就令我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和聖經有關(雖然隱約有印象之前就有耳聞),整個故事也隨著耶穌的崛起到受難平行進展,有點像《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以美國從1950到1990年代快速進展和歷史事件為背景,也對主角影響甚鉅。

片中最引以聞名的戰車競賽場面果然名不虛傳,整幕戲絕無冷場並高潮迭起,絕對是影史上最佳場面之一。看之前最常耳聞關於本片的部分,就是對於同志的隱喻,賓漢與梅薩拉的互動,的確令人覺得他們關係匪淺,他在淪為奴隸時和羅馬執政官昆特斯的透過眼神和對話的明來暗去,以及後來昆特斯把他帶回羅馬、收賓漢於己麾下,也暗示他們相當親密,甚至幫助賓漢為戰車競賽訓練的阿拉伯酋長伊爾林姆,這些角色身邊沒有女性的情境不言而喻,雖有和賓漢情投意合並後來幫助他和賓漢母妹的商務助理之女艾絲特,但他們之間其實在故事進展中毫無真正的火花,也讓最後賓漢從男同志世界(尤其是邪惡的羅馬帝國)回歸艾絲特和母妹身邊,具有一份似乎極度反同的「改邪歸正」寓意,也令以本片在奧斯卡封帝的卻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後來的標準死硬派保守共和黨形象,顯得十分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