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Newman and Robert Redford in The Sting (1973)

雖然完成了IMDb影史250大佳片補片計劃,還是不能鬆懈,所以今天起還是要再接再厲、記錄該榜單上個人較沒印象而必須重看的片。

第一部《刺激》(The Sting,1973)是喬治羅伊希爾(George Roy Hill)、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繼大獲成功的《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再度合作,並且比上一部更叫好叫座、獲得更多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導演等七項獎項。

由以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的大衛S.沃德(David S. Ward,後來還以聯合編劇的《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1993)再度入圍同一項目)發想執筆,敘述1936年經濟大蕭條後的美國,騙徒強尼霍克和搭檔路瑟隨機在路上騙到一萬一千元,未料騙到的錢屬於犯罪領袖隆納根,路瑟因而慘遭謀殺,強尼則逃到芝加哥尋找路瑟的好友、為了躲避聯邦調查局追捕而銷聲匿跡的騙術高手亨利岡多夫,兩人於是展開為路瑟報仇的終極騙局。

本片推出暨在奧斯卡得獎的年分,剛好介於《教父》(The Godfather,1972)和《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可說是時勢造名分,早一年晚一年都可能全軍覆沒(雖然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會認為柏格曼(Ingmar Bergman)亦入圍最佳影片、導演和原著劇本的《哭泣與耳語》(Cries and Whispers,1972)更該得獎,但本片的喜劇類型,和邪不勝正、錢如雲煙的主旨,都遠較歐洲藝術片和沉重題材多了討喜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勞勃瑞福以強尼這個較多轉折的角色,至今唯一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及任何演員項目。

另一件關於本片的趣談,就是本片的中文片名是《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的由來,但兩部都看過的人肯定都會同意,除了結局的意外大逆轉,兩片其實相差十萬八千里,可能因《刺激1995》最初的台灣發行公司的老闆很愛《刺激》,所以才沿用片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