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Bronson, Jack Elam, Al Mulock, and Woody Strode in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

畢生只有八部長片導演作品的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是西部片的大師級導演(當然他的黑幫片遺作《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也是經典),在開創「義大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並發掘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三部曲大獲成功後,終於以《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正式進軍好萊塢。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bara Stanwyck and Fred MacMurray in Double Indemnity (1944)

《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ity,1944)是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的第四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廣獲好評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項提名,並令他首度一舉雙雙入圍最佳導演及劇本。改編自知名犯罪小說家詹姆斯M.肯恩(James M. Cain)的著作,劇本由他和另一位知名犯罪小說家瑞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共同撰寫。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ul Newman and Robert Redford in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是喬治羅伊希爾(George Roy Hill)、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在奧斯卡最佳影片《刺激》(The Sting,1973)前的鐵三角起源,也是瑞福創辦的日舞影展名稱來源,取材在20世紀初的美國西部搶匪布屈卡西迪和日舞小子的真人實事,堪稱法外狂徒的經典代表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lene Dietrich, Charles Laughton, and John Williams in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在《情婦》(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1957)前,比利懷德(Billy Wilder)早是拍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獲得三座奧斯卡的大導演,但本片在IMDb影史250大佳片榜上,在他自己的作品排行中只僅次於《紅樓金粉》/《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50),絕對有它獨特之處。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mes and analysis | Entertainment News ...
雖然自認電影看得不算少,但因1980年代才出生,看過的仍集中在1990以降的電影。IMDb根據使用者評分計算排行的影史250大佳片行之有年,我在2000年代初大學時期,就在學圖書館補過幾部該榜上還沒看過的片,包括《十二怒漢》(12 Angry Men,1957)、《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1966)、《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後窗》(Rear Window,1954)和《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和兩部長達將近三小時半的片《七武士》(Seven Samurai,1954)和《從海底出擊》(Das Boot,1981)導演版。將近20年來隨著IMDb持續改良演算法,榜單雖沒日換星移卻也更動不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意外擠下從榜單出現以來屹立不搖多年的《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91227022115_80

近幾年來香港新銳導演輩出,例如《一念無明》(2017)的黃進、《淪落人》(2018)的陳小娟,和《翠絲》(2018)的李駿碩(也在本片中客串),《金都》(2019)的黃綺琳可能不是其中最厲害的,但可能是角色塑造最平實自然,也最貼近人心的。

文章標籤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a yeung nin wa (2000)
2000年11月9日,我安排了一天看四部片的行程,第一部是長春戲院的十點多早場,在一樓那廳(今國賓長春影城B廳),那部片是《花樣年華》(2000)。得知此片,是讀到王家衛本來開拍的三段式電影《北京之夏》變成只剩第一段(第二和第三段則是後來的《2046》(2004)),接著是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時尚無英文片名(據說王家衛在坎城首映日一週多前還在拍攝結局並繼續剪輯),後來才取名為《In the Mood for Love》,出自1935年名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這首歌又是出自好萊塢浪漫喜劇歌舞片《Every Night at Eight》(1935),就像出自歌曲〈花樣的年華〉的中文片名),但王家衛的靈感其實是來自聽Bryan Ferry的翻唱版本。

文章標籤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Room with a View (1985) | Auckland Art Gallery MB1985BF
最佳影片 Best Film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che punto è la notte 22 – Messaggi dall'aldilà – Query Online

在《第六感生死戀》(Ghost,1990)之前,我從沒真的對一部片如此著迷,著迷到總共到電影院看了十次,生平第一張CD就是本片電影原聲帶,第一首學會的英文歌就是 “Unchained Melody”,還有第一張電影海報,以及在還沒買LD播放機前就買了第一張LD影碟,臨摹描繪海報上男女主角的激情姿態和標準字體。本片正式敞開我至今熱愛電影的人生,對我的意義獨一無二、無可取代。在將近30年後,我終於寫了本片的第一篇正式心得(之前寫過一篇《時空攔截》(Jacob’s Ladder,1990)和本片的對比)。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圖片搜尋結果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故事向來以恐怖著名,但在所有改編他作品的影視中,最受喜愛的,竟是非恐怖類型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但並非這個故事不駭人,事實上,其中的邪惡人性可能比巫術和怪物更可怕,但在編導法蘭克戴拉邦特(Frank Darabont)的高明詮釋下,這個故事的人性光輝更加耀眼。

文章標籤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