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父冒險記》(Luxembourg, Luxembourg,2022)是烏克蘭導演安東尼歐盧基奇(Антоніо Лукіч)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靈感來自自己的身世,敘述一對分歧的雙胞胎兄弟,在接獲父親在異鄉重病的消息後,而被勾起對他們影響至深的親情,入選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
瓦夏和科亞是一對從小南轅北轍的雙胞胎兄弟,父親在他們小時候不務正業,後來更離家在外不知去向,對他的回憶卻是他們唯一的連結。長大後,科亞步上父親後塵成為混混,瓦夏則反其道而行當上警察,在忽然接到父親身在盧森堡且病重住院後,兩人對於父親缺席的失落感頓時湧上心頭,亟欲重獲父親的科亞終於有了目標,循規蹈矩並已成家的瓦夏卻方針大亂。
以父親缺席為劇情前提的片枚不勝舉,本片令人想到同以幽默凸顯哀愁的《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2003)和塔伊卡瓦伊提提(Taika Waititi)的《BOY》(Boy,2010),對於父親的怨懟雖深植主角內心,卻仍暗懷重逢團圓/回歸原狀的殷切盼望。始終以父親為榜樣的弟弟科亞雖「離經叛道」,反而刻意背道而馳的哥哥瓦夏卻因融入物質至上的社會而「誤入歧途」,科亞幫助自己不慎傷害的獨居老婦,更令他在一片冷漠勢利之中,尋回自己的正面人性。
首度演戲的雙胞胎兄弟素人演員阿米爾及拉米爾納西羅夫(Amir and Ramir Nasirov)以「矮人一等」的身高和渾然天成的愁眉苦臉,成功詮釋本片強烈對比的憂鬱和喜感,也毫不生澀地分別呈現兄弟兩人的迥異個性舉止,以及無法割捨的連結親情。
如同宣傳標語,除了庫斯杜力查(Emir Kusturica)離散失根的戲謔風格對於後代東歐電影的顯著影響,安東尼歐盧基奇也效仿了以冷調反差出更濃厚溫情的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意為「盧森堡,盧森堡」的原片名,則呼應雙胞胎主角,並或許致敬了波蘭大師導演安涅絲卡荷蘭(Agnieszka Holland)的《歐洲,歐洲》(Europa, Europa,1990),當然也象徵了東西歐分分合合的歷史情結。
科亞把裂成兩半的盧森堡紀念品愛心組回,瓦夏則在意外巧遇「真正」的父親後,把父親留下錄音帶裡的葉子不慎裂成兩半,但組回後又隨即捏碎,這呼應了片中「過去的已然過去,不需要再被憶起」的惆悵引句,也讓「孩子需不需要為父母負責」這個提問,無論是對於身世或國族,都透過兩人的舉動提供發自內心且不言而喻的答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