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是華查斯基姊妹(The Wachowskis,推出本片時仍為兄弟)的第二部編導長片,基本上又是一個把聖經改編成自己版本的故事,但他們以對於武術電影和日本動漫的熱忱,創造出一部劃時代的科幻經典。
影片從躲避警察和特務的崔妮蒂開場,在轉到身為駭客高手的主角尼歐,在崔妮蒂與他聯絡後,他被特務逮捕植入追蹤器,但崔妮蒂幫他取出並帶他去見幕後主使莫菲斯,尼歐獲得留在原來的世界或得知真實世界的選擇,他幾乎立刻就作出決定,並發現自己一直活在電腦控制人類的虛擬世界「母體」裡。莫菲斯深信尼歐是拯救全人類的救世主,在密集訓練後,尼歐回到虛擬世界一起展開反抗行動,但他仍對莫菲斯的信念半信半疑,更有倒戈電腦的內鬼陷他們於被殲滅的絕境。
除了特地獲邀擔任武術指導的袁和平,開門見山地證明華查斯基姊妹的香港武打片影迷,片中的雙槍槍戰、殺人如麻的動作戲,也令人看出她們也是吳宇森《英雄本色》(1986)的信徒;電腦虛擬世界的部分則和許多日本科幻動漫的概念十分相似,尤其可能是直接受到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電影(1995)的啟發,造物主和人類孰先孰後所激發的哲思,應該是本片被奉為神作的主因。
在本片面世超過20年的現今看來,除了刺激緊湊的劇情發展,慢動作定格與動作設計特效仍然精彩至極毫不過時,可證華查斯基姊妹的過人遠見,奧斯卡四項大獎和科幻動作片經典地位當之無愧。
附錄2003年感想:
人類活在虛擬的世界中而不自知。華查斯基兄弟使空洞已久的科幻動作片再度注入哲學的思考,當然這不是空前,早從1927年的《大都會》(Metropolis),一直到1982年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都是內容和形式兼具的科幻經典。只是近年來的科幻片都在商業化的包裝下只剩一層華麗的外,直到1999年的《駭客任務》出現,才重新回歸深度電影的航謝。如夢境般渾渾噩噩的人生,正是母體世界中生活的最佳寫照,也是現代社會的常態。把人類比喻為病毒的論點,不但是對人性的諷刺,更令身為人類的我們省思。當然不可忽略的是音效、剪輯、特效、攝影和佈景的傑出,尤其精采的武打動作與360度慢動作停格鏡頭,儼然已成電影經典,為科幻片立下新的里程碑。本片在各方面都含有豐富的層次,使整部片看來風格獨具、緊湊流暢並發人深省。尼歐證明他具有救世主的能力,卻不以救世主自居,是對自我人性的肯定,也是人類意志力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