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瞞天大佈局 American Hustle (David O. Russell, USA, 2013)

取材自美國1979年真實歷史的《亞果出任務》(Argo, 2012)獲得了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而執導亦入圍的《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 2012)的大衛O.羅素(David O. Russell)則緊接著在今年推出亦以70年代晚期美國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新作《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其實羅素早在1999年就推出以1991年波灣戰爭尾聲為背景的《奪寶大作戰》(Three Kings),雖純屬虛構,但同樣具有深刻諷刺政治與人性的意涵。

《瞞天大佈局》取材自1978年中情局為了掃蕩高層政治人員貪瀆而展開的「阿拉伯騙局」(Abscam)行動,在1970年以前,美國史上僅有十位國會議員因收賄被定罪的紀錄,也一次在首度掀開這層其實始終存在的政治面具的聯邦調查局(FBI)行動中激增十位以上。已故法國大師路易馬盧(Louis Malle, 1932-1995)早在事件甫落幕後的80年代初便撰寫好一部名為《Moon Over Miami》(邁阿密上空的月亮)的劇本,但拍攝卻因原定演員的驟逝而中止。羅素繼承了馬盧虛構化的作法,僅以事件為靈感來創造戲劇張力,再展一向精采詮釋人物情感和衝突的絕活,但可能因為故事過於繁瑣,或羅素和聯合編劇艾瑞克華倫辛爾(Eric Warren Singer)並沒找到一個關鍵著力點,讓本片可惜地令人難以消化,但機智的對白和橋段設計仍相當有可看性。

以騙徒為主角的故事,總是令人好奇地滿足自己小小的犯罪快感,奧斯卡最佳影片《刺激》(The Sting, 1973)和成功重拍原作的《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 2001),都很容易令人在觀看本片時被聯想到,但對我而言,不同角色分別以自己觀點而轉換旁白敘事的作法,反而更直接地聯想到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兩部前後改編自尼可拉斯皮雷吉(Nicholas Pileggi)小說的傑作《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 1990)和《賭國風雲》(Casino, 1995),或許羅素也想藉這個難得同樣有時代背景且延續其濃厚美國感的作品,向大導演史柯西斯致敬。

羅素召集了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艾咪亞當斯(Amy Adams)、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和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四位曾演出他的作品《燃燒鬥魂》(The Fighter, 2010)或《派特的幸福劇本》入圍、甚至獲得奧斯卡的老搭檔堅強卡司陣容,而四位演員在本片中的出色演技也無庸置疑地最具可看性。貝爾不惜增胖(與《燃》中的爆瘦成強烈對比)變髮的犧牲,再度證明他為不同角色卯足全力的敬業,也再度展現自己沒有極限的演技風貌;亞當斯細膩演出一個為愛及被認同而縱身投入、用堅強掩飾脆弱的女人;庫柏延續《派》中火爆中帶有誘人瘋狂的角色類型,一樣非常搶眼;勞倫斯的角色雖不較其他角色重要,卻成為片中最畫龍點睛的醒目紅花,並使我想起以《四海好傢伙》中搶眼表現入圍奧斯卡的蘿芮恩布拉可(Lorraine Bracco),兩人同樣鮮明地詮釋出敢愛敢恨的突出女性角色。

除了羅素用經典歌曲和考究的佈景服裝所精心塑造的氛圍,《瞞天大佈局》用黑色的誇張戲謔方式,諷刺70年代越戰過後美國純真幻滅的後遺症,在缺乏信任的社會中,欺騙和掩飾反倒成為一種生存方法,不信任感來自人民對國家的不認同,進而產生對自我及國家認同危機感的內心掙扎,非傳統家庭、種族融合、婚外情等以往的異象,漸漸成為見怪不怪的常態,但使人厭倦的也正是假裝本身,其實人人都嚮往對自己和別人表現最真實的自我,而本片則傳遞了對回歸美好傳統價值的渴望。

本文同步刊載於放映週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