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HA - THE MOVIE

《阿哈:帶我走》(a-ha: The Movie,2021)是挪威導演托馬許羅布桑姆(Thomas Robsahm)的第三部紀錄長片,是他在聚焦擔任製片(包括令他入圍英國電影獎非英語片的《世界上最爛的人》(Verdens verste menneske,2021))睽違六年後的執導作品,敘述挪威史上最名揚國際的樂團「阿哈」橫跨將近40年間的興衰和重生歷程。

一切從少年時期因音樂結緣的鄰居的保羅(Pål)和馬格納(Magne)開始,在度過青少年樂團時期後,他們於成年之初的1982年就決定前往倫敦投石問路,並獲得歌聲和唱功都不同凡響的莫騰(Morten)加入,形成注定般的鐵三角。在尋找唱片公司卻屢遭拒絕多時後,終於被華納音樂相中簽下,並以扭轉他們命運的突破歌曲〈Take on Me〉一炮而紅、成為史上第一支成功打入美國的挪威樂團,他們的音樂理想卻也因被包裝成偶像而埋沒,但在往後數十年的創作堅持下,仍被公認為影響後世深遠的重要樂團之一。

無論新舊世代,凡是聽過〈Take on Me〉這首歌就會對其旋律過耳不忘,廣受歡迎到即使在發行30多年後,仍時常出現在媒體影劇上,當然也成為本片連結滿足觀眾的重點之一,關於本曲從馬格納於15歲寫下經典間奏到透過音樂製作高手脫胎換骨的過程,令人看得津津有味,不過往後知名程度遠比不上本曲、卻可能更能表現他們風格且同樣傑出的歌曲,對於他們不甚熟悉的多數觀眾,更獲瞥見他們創作過程的一扇窗。

把將近40年濃縮在一部兩小時內的電影並不容易,羅布桑姆選擇服務可能像他自己一樣資深的樂迷的方向,把阿哈的故事從頭順序說到尾,因為《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2018)的大獲成功,證明只要夠精彩,即便是流水帳也有何不可,不過仍令人對於沒能更深入他們三人的內心和關係稍感可惜,但至少細數他們歷年來的代表歌曲,就能令觀眾和樂迷看得心滿意足。

附註:羅布桑姆把本片於今年重製成影集,可能就對三位團員有更深入全面的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