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二部曲:時光灰燼》(Η Σκόνη του Χρόνου,2008)是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Θόδωρος Αγγελόπουλος)的第13部劇情長片,為他於意外去世前未完成的「希臘三部曲」的第二部,入選柏林影展非競賽影片。2009台北金馬影展選映時,因仍在當兵時間不夠而放棄本片,託文學.閱影展的福終於彌補唯一仍未在影院看且從沒看過的安氏作品。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影片從1999年不具名的導演A進入羅馬的Cinecittà片廠開始,正在製作下一部片的同時,他患有憂鬱症的小女兒伊蓮妮忽然離家出走。時間回述到1953年,一名女子伊蓮妮和前往找她的情人斯皮洛欣喜重逢,卻隨即因故分別遭到逮捕和勞改而被拆散。伊蓮妮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產下她和斯皮洛的兒子,並透過對她一往情深的老友雅各幫助、被送去莫斯科投靠雅各的姊姊,直到進入1974年的跨年夜,相依為命多年的伊蓮妮和雅各終於獲得釋放逃往他方。回到1999年,導演A迎接前往拜訪的父母的斯皮洛和伊蓮妮,雅各也前往與他們久別重逢,隨之再度倒敘伊蓮妮在1974年前往紐約和多倫多尋找斯皮洛和兒子的經過。
和前作一樣以荒謬歷史造成的人類悲劇為基底,本片應為安哲羅普洛斯唯一幾乎是英語發音的電影,雖為希臘三部曲的其中一部,背景卻全沒設於希臘,但仍透過可能身為希臘人的角色斯皮洛影射希臘內戰的後續漣漪。如同安哲羅普洛斯前作《尤里西斯生命之旅》(Το βλέμμα του Οδυσσέα,1995)把主角設定為不具名的電影導演,這次更打破第四道牆,讓角色直接走入片廠場景,也讓不同時間點的他們跨越懸殊時間自由相會,令安哲羅普洛斯從超越身分、國界和時間的隔閡,進展到戲裡戲外的虛實界線(觀看時本也以為他以邊緣的圓和稜分別虛實,但後來發現應該只是每格膠捲畫面不同的差異),延續他極其一生宣揚跨越人類鴻溝的理念。
來自不同國家的威廉達佛(Willem Dafoe)、飾演橫跨將近五十年角色的伊蓮雅各(Irène Jacob)和法國老牌影帝米榭皮柯里(Michel Piccoli),都造就安哲羅普洛斯的卡司最為知名耀眼的一次,德國老牌影帝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更有如延續代表作《慾望之翼》(Der Himmel über Berlin,1987)為情所困的天使角色,成為該角在平行銀幕時空的轉世延伸。與安哲羅普洛斯合作無間的御用配樂家伊蓮妮卡蘭德羅(Ελένη Καραΐνδρου)雖難以超越前作極其動聽的樂章,仍交出另一個同樣優美的作品,和「希臘三部曲」第一部《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Τριλογία: Το λιβάδι που δακρύζει,2004)同樣的主角名字可能正是以她命名,也加入電影配樂錄製的片段向她致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