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 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第15部劇情長片,背景設於十六世紀日本戰國時代末期,以武士在失去君主成為浪人後、成群結黨肆虐人民的亂象為題材,獲得威尼斯影展銀獅獎(僅次最佳影片第二大獎),並入圍奧斯卡最佳黑白片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以及英國電影獎最佳影片與外國男演員(兩位,三船敏郎和志村喬),也是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和志村喬七年內合作的第七部「鐵三角」作品(只有《生之慾》(生きる,1952) 沒有三船),亦為IMDb影史250大最佳評分電影榜上,名次最高(第20名)的純非英語暨非美國公司製作影片。
在長久以來被成為山賊的昔日武士燒殺擄掠後,一座農莊的農民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招兵買馬聘請正氣凜然且武力高強的浪人武士為他們除害。首先他們募得年長睿智的島田,一併獲得追隨島田的年輕人岡本,其他四名武士接連受到這項任務的正義使命召喚,加上自稱為武士並被命名為菊千代的流浪漢鍥而不捨跟隨他們,組成一支「七武士」團隊。長久活在戒慎恐懼中的農民,逐漸在受訓相處中對外來者重拾信任打開心房,岡本則和一名農夫女兒互相吸引暗中來往,菊千代也終於坦承自己的身世。
雖為非英語片又是黑白片,且片長長達將近三小時半(為IMDb影史250大最佳評分電影榜中前20名中最長,《魔戒》三部曲加長版不算此列),仍能擄獲日本觀眾以外全球影迷,除了緊張刺激的動作與扣人心弦的劇情,武士道玉潔冰清的風骨,更令人景仰不已,即使題材完全在地,人性意涵卻普世共通。以黑澤明的作品而言,本片片長雖為數一數二長(或是最長),故事卻是最為簡單的其中之一,更能完全展現他設計場景掌握調度的精湛功力。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最後半小時「引君入甕」的高潮戲碼張力十足,但重看時才被提醒,黑澤明並沒一味集中在娛樂性上,而是深具巧思且一反主流地穿插深刻情感,包括揭曉菊千代其實是戰國時代下受害農民的孤兒出身,因而與前武士惡徒勢不兩立,以及岡本與農夫女兒在面臨死亡威脅和情不自禁下的踰矩解放,在他們戰勝土匪後,延伸出他們反而必須回到現實無法相守的遺憾,締造令人低迴的惆悵餘韻,令當時武士注定孤獨的命運更顯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