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The.jpg


完美狙擊 The American (Anton Corbijn, USA, 2010)

一個殺手突然驚覺自己的孤獨,這個設定已經不怎麼新鮮,而在喬治克隆尼連續以「全面反擊」和「型男飛行日誌」裡同樣飾演孤獨男人的出色表現而入圍奧斯卡影帝後,更讓他的選擇顯得老套,但本片成果仍是十分出色,除了名導羅蘭約菲之子羅溫執筆的精采改編劇本(他今年還自編自導了新版「布萊登棒棒糖」),克隆尼和製片搭檔格蘭特赫斯洛夫找來風格獨具的荷蘭新銳導演安東托賓,賦予這個老故事一個脫俗的新貌。

傑克是一個老練的殺手,他絕不能冒著身分洩漏的風險,所以他從未在生命中與任何人建立關係,甚至必要時必須除去對自己生存造成威脅的對象,即使是自己深愛的女人,但他並不是全然的冷血,在一個義大利小鎮上,他遇見一個企圖對他循循善誘的神父,和一個讓他思索自己人生方向的美麗妓女,但這些與外界的連結禁忌,也無可避免地讓他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改編自已故英國暢銷作家馬丁布斯的名著「蝴蝶先生」(原名為「一個非常隱密的紳士」),殺手的美國藉設定頗有諷刺意味,這點在電影中也隨處可見,例如神父開玩笑地說美國人都不注重歷史而只在乎當下,傑克也同意了他的說法,或是傑克獨自一人在咖啡廳內,背景歌曲刻意挑選義大利名曲 "Tu Vuò Fà L'Americano" (你假裝是美國人),柯賓延續了他拍攝廣告、音樂錄影帶及第一部電影作品「Control」時的沈緩氛圍,執著於畫面的雕塑,同時也還給殺手電影該有的明快,而非好萊塢式的拖泥帶水,頗師承希區考克的懸疑風格和梅爾維爾的殺手輓歌(就連海報都很有希區考克味)

克隆尼再度發揮近幾年有目共睹的演技,細膩詮釋殺手的孤獨和對填補空虛內心的渴望,而曾和赫斯洛夫共同以「晚安,祝你好運」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及入圍多項奧斯卡大獎後,他們繼續合作的「愛情達陣」和「超異能部隊」都和一般好萊塢電影相當不同,選擇改編這部小說更有很濃厚的自嘲意味,改編後的原英文片名「美國人」除了有貼切劇中人物的神祕感外,也突顯他身處異鄉更顯孤寂的惆悵,就像片中那只美麗的白色蝴蝶,自由自在卻孑然一身地展翅到生命終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