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歐洲自疫情爆發後回歸正常生活的首屆坎城影展,得獎名單多少反應了疫情過後的普遍心理狀態,擅長犀利諷刺人性的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繼首獲金棕櫚獎的上一部作品《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2017)後,以新作暨首部全英語片《Triangle of Sadness》締造連續兩部作品獲獎的傲人成就,嘲笑眾生又反諷自省的訊息,可能是當下令人最感同身受的得獎主因,也令他晉升「雙金棕櫚俱樂部」行列、成為史上第九位兩度獲得該獎的導演。
回顧先前雙金棕櫚獎得主,前三位(同為瑞典導演的艾爾夫史約伯格(Alf Sjöberg)、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和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和奧斯倫一樣也都是相隔五年,似乎冥冥中有種不成文定律,且亦為以連續兩部作品得獎的奧古斯特是在1987和1992年獲獎,和奧斯倫的2017和2022數字對應,更是耐人尋味的精準巧合。
通常每逢五和十週年就會增頒週年獎,本屆再度頒出75週年獎,頒給亦為雙金棕櫚獎得主的達頓兄弟(Jean-Pierre & Luc Dardenne)的《有你就是家》(Tori and Lokita),延續他們幾乎每入必得的紀錄,但作品有否真的好到非要再讓他們錦上添花,或者較為出於敬老尊賢,除了評審團員歐蜜瑞佩斯(Noomi Rapace)在頒獎後的記者會上公開表達對該片的熱愛,只有其他評審團員心知肚明了。
評審團大獎有趣地繼去年後再度並列,是該獎史上首度連續兩年產生雙得主,以首部長片《芭蕾少女夢》(Girl,2018)締造空前同時獲得金攝影機獎、一種注目單元獎項(最佳演出)、費比西獎和酷兒棕櫚獎的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Lukas Dhont),這次順理成章以第二部長片《Close》進而入選主競賽並一舉奪下此獎,法國資深導演克蕾兒德尼(Claire Denis)則繼才在今年柏林影展以《Fire / Both Sides of the Blade》(2022)獲得最佳導演,又於坎城影展繼續掄元,在一年之內風光彌補她自首部長片起將近34年間從沒在三大影展主競賽獲獎的遺憾,且和去年濱口龍介(濱口竜介)的得獎路線相仿也相當玄妙。
朴贊郁(박찬욱)以主競賽片中影評評價最高的《分手的決心》(헤어질결심)成為史上第六位東亞最佳導演得主(前依序為大島渚、王家衛、楊德昌、林權澤和侯孝賢,布里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為東南亞故不在此列),也是繼2002年的林權澤後第二位獲得此獎的韓國導演,並為他繼《原罪犯》(올드보이,2003)的評審團大獎和《蝙蝠:血色情慾》(박쥐,2009)的評審團獎後第三度獲獎;宋康昊(송강호)則以《嬰兒轉運站》(브로커)成為第三位東亞最佳男演員得主(前為葛優和梁朝偉),並為首位獲得此獎的韓國演員; 札兒阿米爾艾布拉希米(زهرا اميرابراهيمی)以《عنکبوت مقدس》(直譯為《神聖的蜘蛛》)成為首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的伊朗演員。
評審團獎本屆再現時有所見的並列,但值得一提地為史上首度連續兩年評審團大獎和評審團獎皆出現並列,由前作《愛的餘燼》(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2012)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現最佳國際長片)的比利時導演費利克斯范葛倫寧根(Felix van Groeningen)與因演出其前作《夜的餘燼》(Belgica ,2016)而共結連理的荷蘭演員夏洛特范德密爾許(Charlotte Vandermeersch)聯合執導的《八座山》(Le otto montagne),及波蘭國寶級大師導演葉澤史考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睽違七年老當益壯的《EO》並列,再度彰顯新舊世代相互輝映的深遠意義。
主競賽片僅有五位女性導演之中就出現兩位得主(雖然其中一位是與男性合導,克蕾兒德尼則可能有才剛合作過的老搭檔文森林登(Vincent Lindon)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加持優勢),加上賈絲敏特林卡(Jasmine Trinca)和芮貝卡霍爾(Rebecca Hall)兩位演而優則導的評審團員,短片金棕櫚獎得主和金攝影機獎得獎片甚至為雙女導演作品(特別表揚亦出自女導演之手), 延續近年影壇大為重視女性的趨勢不言而喻,不過首度入選主競賽的美國導演凱莉萊卡特(Kelly Reichardt)再獲好評的《Showing Up》,再度不受評審團青睞而再於三大影展主競賽獎項失之交臂,令人為其扼腕。
2022第75屆坎城影展得獎名單
主競賽: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Triangle of Sadness》魯本奧斯倫導演
評審團大獎(並列)《Close》盧卡斯東特導演;《Stars at Noon》克蕾兒德尼導演
最佳導演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
最佳女演員 札兒阿米爾艾布拉希米《Holy Spider》
最佳男演員 宋康昊《嬰兒轉運站》
75週年獎《有你就是家》尚皮耶達頓、呂克達頓導演
評審團獎(並列)《八座山》夏洛特范德密許、費利克斯范葛倫寧根導演;《EO》葉澤史考利莫夫斯基導演
最佳劇本 塔里克薩雷《Boy from Heaven》
金攝影機獎:
《War Pony》萊莉基歐、吉娜甘梅爾導演
特別表揚《七五計劃》早川千繪導演
榮譽獎:
佛瑞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影音高等技術委員會:
技術成就獎 安德雷亞斯福蘭克、班特洪姆、雅各伊爾格納、尤納斯魯戴爾斯(聲音)《Triangle of Sadness》
新導演影片技術獎 瑪莉詠柏格《Mother and Son》
短片:
金棕櫚獎《海邊升起一座懸崖》陳劍瑩導演
特別表揚《Melancholy of my Mother's Lullabies》阿比納許畢克朗姆夏荷導演
一種注目單元:
一種注目獎《The Worst Ones》莉賽艾科卡、侯門桂黑導演
評審團獎《Joyland》薩因姆薩迪克導演
最佳導演獎 阿雷克桑德魯貝爾茨《Metronom》
最佳表演獎(並列)薇琪克里普斯《Corsage》;亞當貝薩《Harka》
最佳劇本獎 瑪哈哈茲《地中海發燒友》(暫名,Mediterranean Fever)
《怦然心動》獎《Rodéo》蘿拉奎沃宏導演
費比西獎:
主競賽《Leila's Brothers》薩伊德羅烏斯塔伊導演
一種注目單元《The Blue Caftan》馬立言托烏贊尼導演
平行單元《Love According to Dalva》艾曼紐尼寇導演
基督教評審團獎《嬰兒轉運站》是枝裕和導演
酷兒棕櫚獎:
長片《Joyland》薩因姆薩迪克導演
短片《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導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