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懼裂》(The Substance2024)是法國導演柯哈莉法荷加(Coralie Fargeat)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敘述一名過氣女星在面臨被淘汰的窮途末路之際、因一次奇遇而「脫胎換骨」,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獲最佳劇本。


過氣女星力圖東山再起的故事,最直接令我想到的,即為10年前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寂寞星圖》(Maps to the Stars2014),而在本片面世後儼然已成「身體恐怖」類型接班人的柯哈莉法荷加,來自該片的靈感更顯不言而喻,只不過她更崇拜的是更早期的柯能堡。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能夠促使自體分裂出「完美自我」的情節乍聽之下似曾相識,相信許多B級片也早已用到疲乏,但法荷加證明自己是個說故事高手,把這個看來俗不可耐又毫不入流的故事,以純熟穩健又出其不意的高潮敘事功力,打造成一部足以留名影史的傑作,不禁令我好奇她是否亦向整整30年前把B級故事拍成A級經典的《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1994)致敬。


除了法荷加的驚人才華,本片的兩大主角也是成敗關鍵,然而正如不按牌理出牌的故事本身,法荷加並沒邀請可想而知的影后級演員的擔綱年華不再的主角,而是堪稱自從1990年代紅極一時後便浮沉星海的昔日玉女黛咪摩兒(Demi Moore),結果竟是令人讚嘆不已的大為成功。


除了自嘲意味,摩兒這次更加徹底地把年輕貌美的自己拋諸腦後,和法荷加一同跟《捉神弄鬼》(Death Becomes Her1992)及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致敬,比起本片最核心靈感來源《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中已出神入化的艾倫柏絲汀(Ellen Burstyn)更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既有出色化妝效果協助下的駭人演出,心理層面的恐怖狀態也毫不馬虎,360度大轉變的身心靈全方位突破演出,淋漓盡致地令人歎為觀止五體投地,讓被視為爛片女王的她更對奧斯卡影后寶座來勢洶洶。


瑪格麗特奎里(Margaret Qualley)被選中飾演完美分身也是一大巧思,因為她即為與摩兒同時在1980年代出道的另一位玉女安蒂麥道威爾(Andie McDowell)的女兒,本身就具有從「當紅女星母體」分裂的複製品意涵,她也不負期望地超越自己已有目共睹的精湛演技,精準傳達集令人目不轉睛同時又退避三舍的矛盾感受。


大衛林區(David Lynch)與《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2001)亦為影響本片的靈感來源也顯而易見,不過可能較不容易(但其實仍很容易,對於至少五、六年級的影迷而言)看出來的,是最後誇張向台下觀眾瘋狂噴血的高潮橋段,和《魔女嘉麗》(Carrie1976)的主角一樣,伊莉莎白同樣展開被造就成恐怖產物的絕地大復仇,佈景完全豔紅的地毯走廊和血流成河的畫面,則無庸置疑地出自也改編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著作的《鬼店》(The Shining1980)。


如同前述,本片核心延續戴倫阿朗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噩夢輓歌》對於藥品(毒品)濫用和流行文化的猛烈諷刺與批判及《黑天鵝》(Black Swan2010)自我實現和厭惡必須並駕齊驅的病態,但法荷加又唯恐天下不知地拼命塞入在她成長時期對於她影響甚鉅的導演印記,包括巴茲魯曼(Baz Luhrmann)浮誇華麗的快速剪輯與震撼樂音、大衛柯能堡暗喻扭曲人性的變態肉體(《變蠅人》(The Fly1986))、大衛林區批判殘酷人性的醜陋態樣(《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最後自食惡果的粉身碎骨則為對應亦於前文即所先述的《捉神弄鬼》,以在星光大道留名的空虛象徵,來強烈映照極易自我厭惡的普世人性,令人瞠目結舌之餘又不禁詭異發噱,驚呼速成新世代恐怖經典的本片實在一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