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本海默》(Oppenheimer2023)是英美導演克里斯多佛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第12部劇情長片,取材美國作家凱柏德(Kai Bird)與美國核武歷史學家馬丁J.薛爾文(Martin J. Sherwin2005年的傳記《奧本海默》(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敘述「原子彈之父」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在發明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受到良心譴責與遭控為共產黨間諜之間的多重掙扎與困境。

1959年,奧本海默遭政府高層、前原子能源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指控為共產份子,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洩漏武器機密給蘇聯,並舉行一場「非正式」的小型審判,令他被迫公開隱私而備感委屈。從劍橋大學畢業並於德國取得碩士後,奧本海默回到美國任教,並接連結交身為或曾為共產份子的女友與妻子,並被美軍招募領導發展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也與愛因斯坦會面,令他開始擔憂自己將對人類未來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與所有前作一樣,克里斯多佛諾蘭再以非線性敘事,造就這部與眾不同的傳記電影。從1959年奧本海默因共產黨親友而遭美國政府獵巫開場,就揭示本片並非只聚焦於他雖貴為終止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人物卻主導反核武的反戰主義,也刻劃他為國奉獻卻反成政治權謀底下的犧牲品,但成也諾蘭敗也諾蘭,前後時序跳躍交錯雖為他的正字招牌且賦予傳記題材一份新意,卻變本加厲到繼續曝露他於《天能》(Tenet2020)即忽略角色塑造的重大缺失。

前半段連珠炮對白與快速時序場景跳躍,令人難以進入奧本海默的過往與當下,不同時間點的每個場面也交融在一起,令人難以分辨進入,證明傳記整體上仍需較為傳統的線性敘事;但還好從中間原彈試爆後漸入佳境,奧本海默在二戰過後對於造成死亡的良心譴責,以及1950年代遭受無妄之災指控的隱忍憤慨,都終於凝聚成早該出現的張力,不過其他角色基本上依然淪為陪襯,只有飾演笑裡藏刀史特勞斯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較有發揮空間;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分屬不同世代卻皆為物理科學家及猶太人的相知相惜,也是本片的一大情感核心。

完全沒有使用電腦合成的重現試爆震撼畫面,延續諾蘭對於「土法煉鋼」的堅持,也透過IMAX攝影機的銳利全幅攝影,又更放大壯觀逼真度,攝影師侯伊泰凡侯伊泰馬(Hoyte van Hoytema)的高超功力也功不可沒,不過標榜首部IMAX黑白攝影其實沒有明顯不同,可能沒有強調明暗對比,效果才能更為顯著;亦再度合作的配樂家路德維格戈蘭森(Ludwig Göransson)也再度交出諾蘭風十足的緊張磅礴音樂,在對白幾乎從不間斷的三小時片長中,仍能搶耳顯著又不至喧賓奪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