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些年,我們追的鐵達尼24歲了!5個《鐵達尼號》創造的極致記錄! | Vogue Taiwan

《鐵達尼號》(Titanic,1997)是加拿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的第六部劇情長片,靈感來自海洋考古學家勞勃巴拉德(Robert Ballard)於1985年發現鐵達尼號沉沒於海底的殘駭,從發布消息到正式上映,以當時影史耗資最高成本兩億美元、上映後陸續打破票房紀錄並以將近20億美元收入、穩坐全球影史票房冠軍寶座12年轟動一時,也以入圍奧斯卡14項、獲得最佳影片及導演等11項同時打平史上最多提名暨獲獎紀錄。本文發表之日適逢台灣上映25週年,因為經查發現從沒為本片撰文而才趕緊補上一篇。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一群海洋學家兼「寶藏獵人」搜索鐵達尼號裡的貴重遺物多年後,終於透過一幅年輕女人戴著項鍊、畫上記載日期正是沉船當天的裸體畫像,發現他們努力尋找的稀有藍鑽「海洋之心」的可能下落,在新聞披露後,一名年過百歲的老婦人蘿絲主動與他們聯絡,並告知自己就那幅畫中的女人。在受邀登船後,蘿絲看到自己的畫像與個人物品觸景生情,並對領導與組員娓娓道來自己登上鐵達尼號到幸運生還後的來龍去脈。

雖然故事和角色是虛構的,詹姆斯卡麥隆其實鉅細靡遺地研究了片中船長、船員和乘客等真實人物的資料和史實,片中有些戲都是根據生還者目擊口述詳實呈現,例如船長畏罪死守操舵室(雖然也有在艦橋沉沒前跳海一說),可惜愛情故事的劇本太老套通俗,卡麥隆也不擅長(或單純不想)深入角色內心和挖掘深度,所以就這樣在奧斯卡劇本項目被忽略,其實他光蒐集研究史實就長達半年、並融入片中的耗時寫作也相當值得鼓勵。

無巧不成雙地,本片前一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也是主角最後天人永隔的愛情悲劇,加上再前一屆愛情成分沒那麼重的《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heart,1995),可以說是連三屆最佳影片都被悲劇包辦,但本片沒有前兩部片的戰爭歷史背景,卻能塑造同樣蕩氣迴腸的史詩格局,加上名符其實超過三小時毫無尿點卻也毫無體感,不可否認卡麥隆真正示範了波瀾壯闊和行雲流水的大師級導演敘事功力。

以本片成為風靡全球偶像小生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與也因而一炮而紅、為戲敬業增胖、卻因犧牲男主角才得以倖存的劇情而遭人身言論攻擊無枉之災的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都堪稱因本片而扭轉決定人生,不過很有風骨和主觀的兩人不但沒有因而沉淪影壇名利,反而還逆向而行、接演負面角色或小眾獨立電影,不過也是令他們先後成為奧斯卡帝后的明智之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