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雅在42街》(Vanya on 42nd Street,1994)是法國導演路易馬盧(Louis Malle)的第19部劇情長片暨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暨編劇大衛馬梅特(David Mamet)改編俄羅斯劇作家契軻夫1899年劇作《凡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的另一版本,由美國劇場導演安德烈葛瑞格利(Andre Gregory)編劇,是馬盧繼《與安德烈晚餐》(My Dinner with Andre,1981)與葛瑞格利及該片編劇暨演員華勒斯尚恩(Wallace Shawn)再度合作,也是在觀賞《在車上》(ドライブ・マイ・カー,2021)前可預先觀看的極佳前導之作。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一群演員分別前往紐約市的某間老舊劇院,準備彩排《凡尼亞舅舅》,不知不覺之間,演出已然開始。阿斯特洛夫醫師前往退休教授亞歷山大的鄉間大宅幫他看病,他和相識已久的該家褓母瑪琳娜閒話家常,居住在該宅院的教授大舅子凡尼亞出現後,抱怨起亞歷山大和他再婚的年輕妻子葉蓮娜前來打擾,並帶有妒意地對亞歷山大的德高望重感到不齒,但凡尼亞的母親瑪麗亞與他意見相左。教授與已故前妻、凡尼亞的妹妹所生的女兒宋妮雅暗戀比自己年長許多的阿斯特洛夫,阿斯特洛夫卻覬覦較為貌美的葉蓮娜,凡尼亞則對自己十年前初識葉蓮娜時沒向她示好後悔,導致自己浪費青春並依然單身,葉蓮娜也為年輕懵懂時嫁給亞歷山大感到懊悔,雖與阿斯特洛夫互有好感卻為時已晚。
本片從一開場便點明採用後設形式,但馬盧反而透過這種方式,隨著彩排過程神奇地令人忘情地融入戲劇,即使演員穿的是現代服裝,場地也是毫無裝潢的破落劇場,觀眾仍能隨著他們的演出融入《凡尼亞舅舅》的劇情之中,雖無同類電影中以戲劇對比演員現實生活的呼應層次,單純表現戲劇本身的魅力仍已劇力萬鈞,馬盧無疑是想完全表現自己對契軻夫和劇場的景仰熱愛。
矮小禿頭其貌不揚的華勒斯尚恩,在電影中多半飾演甘草綠葉,在本片中飾演年齡形象相仿的主角凡尼亞,令他得以展現多年劇場實力,他其實更也是個劇作家;飾演宋妮雅的布魯克史密斯(Brooke Smith)也終於演出要角而展現演技,受到美國國家和波士頓影評人協會點名青睞,並入圍獨立精神獎;當年尚未成名的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則以精彩詮釋葉蓮娜的掙扎獲得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才算正式跨出成為世界影壇影后的第一步。
1994上映當年已頻上影院的我,仍少不更事而有眼不識泰山地跳過本片院線上映,而且同時期還有一部《34街的奇蹟》(Miracle on 34nd Street,1994)令我混淆而更興趣缺缺,片商也把「凡尼亞」取為「泛雅」(可以刻意令人誤以為是用來當作海報上號召的茱莉安摩爾),直到超過27年後為了在第二度觀賞《在車上》時,能夠更加理解片中對於《凡尼亞舅舅》的指涉而終於惡補,才總算拜見這部百聞不如一見的馬盧遺作,除了果真才能看出該片與劇作緊密對應的精心慎思,也讚嘆於整體演出的精采絕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