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Pianist.jpg 127 Hours.jpg

 

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Roman Polanski, France/Poland/Germany/UK, 2002)
127小時 127 Hours (Danny Boyle, USA/UK, 2010)  

兩部傑出的作品,來自兩個不同世代的電影大師,「戰地琴人」和「127小時」其實很難令人聯想在一起,但若仔細想想,兩部電影的主角都遭遇人生中最艱難的危機,也都必須獨自面臨無依無靠、孑然一身的恐懼,最終,他們的生存意志都戰勝了飽受煎熬的生理與心理上的折磨,不論是長達127個月,或僅僅127個小時,這兩個曾真正發生在現實中的案例,更突顯了生命可貴的價值。  

弗拉迪斯洛夫許畢曼是受人景仰的世界級鋼琴家,但身為波蘭猶太人的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悲慘遭遇,我們則是透過他親筆寫下的文字和改編其著作的電影,才得知他這段不為人知而的往事。大戰爆發後,許畢曼被迫和家人分離,雖然流離失所且悲痛萬分,命運之神的眷顧讓他免於被送往集中營,他獨自一人咬牙撐過漫漫不堪的歲月,期盼著家園重獲和平、親人再度團聚的日子。  

就和不久前提到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和「黑天鵝」中成為影片靈魂的荷莉杭特和娜塔莉波曼一樣,這兩部影片中的主角必須相當年輕,卻又能設身處地地詮釋主角切身領悟的人生無常,以黑馬之姿打敗其他四位前奧斯卡得主、成為史上最年輕影帝的亞卓安布洛迪在「戰地琴人」中獨挑大樑而感人至深的演技已有目共睹,而早在2002年就以電視電影「詹姆斯迪恩傳」勇奪金球獎的詹姆斯法蘭柯,也證明他絕非曇花一現的實力,在「127小時」中以精采出色的獨角戲緊抓住觀眾目光,首度問鼎奧斯卡影帝。  

雖然已有速成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在前,羅曼波蘭斯基以和許畢曼同樣身為波蘭猶太裔身分而追憶先人經歷的「戰地琴人」具有一樣非凡的深遠意義,除了眾望所歸的金棕櫚大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頭銜亦是實至名歸;和波蘭斯基充滿挑戰精神的丹尼鮑爾,兩年前才以「貧民百萬富翁」成為意外奧斯卡大贏家,「127小時」再接再厲繼續問鼎最佳影片,也繼續透過作品傳遞人類無國界的精神,而首度參與編劇即獲入圍肯定,對他更是一番別具意義的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