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ome for Christmas.jpg


愛在聖誕夜 Hjem til Jul (Home for Christmas) (Bent Hamer, Norway/Sweden/Germany, 2010)

 

現在只要一有新的多線性敘事電影推出,很多人可能都會直覺性地用「衝擊效應」來形容,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更為深刻有力的「心靈角落」作比喻,而這部來自挪威名導本特哈默的新作,除了有著廣告上所形容的「愛是您‧愛是我」的溫馨聖誕氣氛外,其實更接近「心靈角落」中那種更深沉的人性刻劃,主要透過七組人馬12個人物,在一個聖誕夜裡的偶遇交集,帶出聖誕節除了團聚外、更對每個人內心造成的感染力。


影片由一個家庭為開頭,從電視裡我們得知那是1977年的聖誕夜,其後母親焦急地尋找著兒子,原來兒子是在疑似被摧殘的家園廢墟中尋找聖誕節用品,當母親終於找到兒子時,從母親躲躲藏藏的動作中,和銅牆鐵壁的高大建築物,可以得知他們正身處一個危險之地,而當下一個鏡頭轉向狙擊手時,我們開始隨著人物一同感受強大的恐懼,也為全片設下一個高度懸疑的氛圍。


哈默三年前推出曾在台上映過的上一部作品「霍頓的鐵道人生」,曾獲挪威推派參加奧斯卡外語片項目的競逐;五年前推出的首部英語作品「Factotum」,更改編自著名美國作家查爾斯布考斯基著作、囊括麥特狄倫、瑪麗莎托梅和莉莉泰勒三位美國實力派演員。這回他挑戰頗具難度卻越來越盛行的多線性敘事,試圖呈現時下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和他心目中的聖誕節對人類的意義。


一個失婚的男子在前妻再婚並拒絕與他往來後,設法在聖誕節與子女團聚;一位正努力以兼職夜班賺取家計、以完成妻子與自己生小孩心願的醫生,被瞞騙脅迫到一座偏僻小屋進行醫療;一對從外地來的情侶,受困在途中的此地,偏偏正在期待著第一個新生兒的他們面臨分娩的關頭;一個落魄的流浪漢,試圖偷偷搭上一座列車但隨即被發現而驅趕下車,卻因而遇上多年不見的初戀情人;一對不同種族的同學,白人小男孩為了更接近黑人小女孩而刻意迴避家中的聖誕大餐;一對熱情如火的中年情侶,原來是一段不倫婚外情;一個年邁的老人,吃力地張羅著聖誕夜,似乎正在期待著什麼...。


雖然片中人物眾多,哈默仍有條有序地交錯敘說著他們在這一晚各自的遭遇和其背後的故事,並令人思索人物的一舉一動和抉擇。失婚男子為了見子女一面而不得不傷害前妻的新男友,甚至偷走教堂外面的小耶穌人偶,在午夜彌撒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醫生受到跨越種族仇恨追求真愛的異鄉情侶的感動,他不但將車子致贈給他們,也改變他對生子的經濟顧忌;流浪漢在初戀情人的接待下,昔日回憶湧上心頭,讓他更克服自己近鄉情怯的畏懼、篤定回家的念頭;黑人小女孩家中雖然因宗教關係不過聖誕,和她一同在屋頂看星星的白人小男孩,更感到一股聖誕的溫暖;中年情侶爭執著長久以來令彼此關係名正言順的協議,看似失望沮喪的女人決定主動出擊。


「愛在聖誕夜」中許多黑色幽默橋段,可能很容易令人直覺哈默是仿效北歐同鄉、芬蘭大師郭利斯馬基的風格,但對我而言,就他的故事設計、攝影取鏡,甚至是配樂,都讓我感受到他其實更受到柯恩兄弟的影響。在哈默的聖誕夜裡,雖然每一段故事都可惜地似乎不夠完整,但他仍深刻地表現出新生的喜悅、死亡的惆悵、團聚的滿足和別離的痛苦,在我們同情感傷於再也見不到期盼以久兒子的老夫婦時,正迎向充滿希望的新國度的異鄉情侶,首度經歷了親眼目睹北極光的感動,似乎正是在這個特別的時刻祝福著他們,隨著片頭設下謎團終於揭曉,我們也看到自己追求幸福永遠不嫌太晚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