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月亮》(Paper Moon,1973)是美國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的第四部劇情長片,改編美國作家喬大衛布朗(Joe David Brown)1971年的小說《艾蒂普瑞》(Addie Pray),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兩位)和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提名,並令初次演戲的泰坦歐尼爾(Tatum O'Neal)獲得最佳女配角、以年僅十歲創下至今仍為奧斯卡競賽類獎項最年輕得主的紀錄。
小女孩艾蒂在母親的喪禮上遇見前來參加名叫摩西的男人,在旁人慫恿和半推半就下,摩西只好帶著艾蒂去投靠外地的阿姨。在發現摩西以招搖撞騙維生、並用自己名義行騙後,艾蒂逼他交出這筆錢,但摩西已把錢花費殆盡,於是艾蒂決定賴著他直到他還清,卻進而成為與他一起行騙合作無間的搭檔。兩人以詐騙寡婦販賣聖經賺取暴利,但近美色的摩西卻差點把錢砸光在一名風塵女子身上,幸好艾蒂用計離間他們保住僅剩錢財。在途經的小鎮上,他們發現一名私酒商並狠狠敲詐他一筆,未料私酒商的弟弟是警察,令兩人陷入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困境。
博格丹諾維奇基於對時代劇的愛好,而選擇執導原著設於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本片,卓別林(Charles Chaplin)的經典代表作《孤兒流浪記》(The Kid,1921)肯定是他的致敬對象,同樣非親非故卻因緣際會被綁在一起、反而成為彼此依靠的成人與兒童設定,也啟發了許多後世傑作,最顯著的便是《終極追殺令》(Léon,1994)和《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1998)。
失根和信仰是這個故事的兩大主題,兩名主角都是受到大蕭條迫害的飄零世代,令他們的相遇和相惜更顯難能可貴;以販賣聖經詐騙的設定,既諷刺宗教灌輸假象的根深蒂固,也憐憫如同兩名主角因貧困出身而失去心靈寄託的處境,博格丹諾維奇精準拿捏悲喜劇成分,令其成為一部反應時代又以古喻今的娛樂佳作,他巧妙引用老歌重新命名的片名,也聰明隱喻了人世真真假假反覆無常的真理。萊恩歐尼爾(Ryan O'Neal)與女兒泰坦堪稱天衣無縫的搭檔演出,造就令人深深為之共鳴的真摯情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