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1996) | MUBI

《越愛越美麗》(The Mirror Has Two Faces,1996)是美國導演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的第三部劇情長片,雖為重拍1958年法國同名電影《Le Miroir à deux faces》,兩片類型和故事其實大相逕庭,只能說是靈感來自該片。本片入圍兩項奧斯卡,令史翠珊至今三部作品皆獲提名,但僅有一部得獎。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葛瑞格利是個情路多舛的數學教授,同樣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的蘿絲則是小姑獨處的文學教授,偶然受到啟發的葛瑞格利刊登徵友啟示,被蘿絲的妹妹暗中替她回覆,為兩人牽起紅線,不過葛瑞格利卻是相中蘿絲的其貌不揚,希望有別以往總是令他敗在受到外表誘惑。深受葛瑞格利的陽剛外表和誠懇內在吸引的蘿絲,即使知道葛瑞格利可能不受自己吸引,仍心甘情願與他共結連理,但婚後面對葛瑞格利的相敬如賓,反而令她更感寂寞空虛,直到她看清不該委曲求全犧牲自己。

有別前兩部片飾演的猶太裔主角,史翠珊這回看中回歸單純自我、身為非典型美麗女性深感共鳴的心聲(雖她早被公認為魅力十足),由前一年推出擔任編劇的愛情鉅作《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的美國編劇李察拉葛瑞文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操刀劇本(有趣的是,史翠珊的上一部片《潮浪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1991)和《麥迪遜之橋》都有刻骨銘心卻只待追憶的婚外情,和選擇回歸家人的劇情),從法國原版悲慘黑暗的劇情片,除了保留男主角身為教授和女主角其貌不揚的設定,令其脫胎換骨成一部愛情喜劇,也展現史翠珊從滿懷野心到從容自若的成熟導演風範,除了同樣情感豐沛的演出,也充分展現自己的率真喜感,如今女性導演揚眉吐氣如日中天,她也該復出執導下一部片了。意為「雙面鏡」的原片名隱喻女主角前後看見鏡中自己的不同心境,不過原版是真的透過整形讓主角判若兩人,新版則更專注於心態上的轉變。

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除了兼具陽剛和純樸氣質吻合葛瑞格利一角,他也難得成為愛情喜劇主角(但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一掃以往愛情戲總是悲情的刻板形象;老牌女星洛琳白考兒(Lauren Bacall)在從影超過50年後首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雖以高呼聲姿態落馬,但拿捏得宜的喜感及與女兒交心的深情,都令人看見這位經典巨星的資深功力。史翠珊這回找回《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1973)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和歌曲雙料得主好友馬文漢姆立許(Marvin Hamlisch)操刀配樂,並聯合譜寫令兩人再度入圍奧斯卡(加上亦合寫並合唱的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主題曲〈I Finally Found Someone〉,彌補上一部歌曲沒放入片中的遺憾,並完整搭配烘托片尾畫面的窩心浪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