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eenage Bedrooms on Screen — C.R.A.Z.Y (2005)

《愛瘋狂》(C.R.A.Z.Y.,2005)是加拿大魁北克導演尚馬克瓦雷(Jean-Marc Vallée)的第四部劇情長片,也是他首部參與編劇的長片,是他在進軍美國失利後睽違六年、在家鄉重新出發反而締造生涯巔峰並打開國際知名度的代表作,堪稱是八年級、甚至七年級同志的出櫃啟蒙作,他正好在本片設定的主角生日聖誕節當天驟逝,令人驚嘆且唏噓於吻合他作品中早就預示的命定論。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柴克在聖誕節當天意外提早出生,並被在襁褓時父親不慎摔落。六歲時他獨受父親寵愛,卻在被父親撞見他偷穿母親衣服而失寵,甚至被深懷恐懼的父親送去鍛鍊成為「男子漢」。15歲的他正值叛逆年紀,除了繼續與針對他的父親作對,也發現自己被表姊男友吸引,卻因從小被灌輸的恐懼而抵抗內心,卻也暗自滿足慾望而再因被父親懷疑、令他們的親情更是產生巨大隔閡。20歲的他與青梅竹馬的女同學早已成為一對、以為人生能就此步上正軌,但一場誤會令他遭受父親斥責羞辱,卻也令他獲得追尋自我的契機。離家多時後,終於能夠面對身為同志的他企圖與父親和好未果,反而是沉淪毒品的二哥的死亡,才令父親恍然血濃於水的重要。

和後作《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2011)一樣,對古今音樂十分熱衷的瓦雷也把故事橫跨超過20年的本片填滿1960到1980年代的流行樂,並同樣以一首經典曲目作為片名、本片為派西克萊恩(Patsy Cline)1961年的 “Crazy” 貫穿全片,本片更具巧思地讓父親以歌名的每個字母為五個兒子命名,透過最後才出現的片名揭曉,但以年份來說,1960年出生的主角已是第四個小孩,只能牽強解釋父親在創作者威利奈爾森(Willie Nelson)1958年原唱時就知道並愛上此歌,但只不過比克萊恩聲名大噪的版本早了三年,所以第一個小孩的名字開頭是C(甚至第二個小孩的開頭是R),只能說是純屬巧合。

但撇開可能不合邏輯,本片誠懇深刻並令人感同身受地敘述一則成長故事,當然對於同樣在相當保守的1960年代西方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的同志們更是感觸良多,但所有世代不分宗教信仰和性傾向的人,絕對也都能在與父母和家人產生顧忌和衝突的情節中,看見自己的相同經驗,令本片深具一份打破人類差異的絕對普世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治鎊 的頭像
    喬治鎊

    喬治鎊電影專欄 George Column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