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é Zhao is 2nd woman to win best director prize at Globes | Star Tribune

2021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一如往常大致在預期中,也有突然蹦出的意外大黑馬,尤其在影藝學院會員逐漸多元化後,這種情形似乎會越來越常見。今年又出現了好幾個非白人和女性入圍者紀錄,包括:
《游牧人生》趙婷成為首位單屆入圍四項的女性(史上第九位紀錄保持者,其他依序為華特迪士尼、奧森威爾斯、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華倫比提(兩次單屆四項)、艾倫曼肯、喬爾柯恩、伊森柯恩和奉俊昊)、首位入圍最佳導演的非白人女性,和首位入圍最佳剪輯的亞裔暨華裔女性;
首度單屆有兩位女性最佳導演入圍者(還有《花漾女子》恩姆蘿德芬奈爾);
首度單屆有兩位亞裔最佳導演入圍者(還有《夢想之地》鄭李爍);
《靜寂的鼓手》瑞茲阿梅德成為首位巴基斯坦裔暨穆斯林最佳男主角入圍者;
《夢想之地》史蒂芬連成為首位東亞、美籍亞裔暨韓裔最佳男主角入圍者;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成為首部全黑人製片入圍的最佳影片;
《夢想之地》尹汝貞成為首位演員獎項韓國籍入圍者;
《藍調天后》薇歐拉戴維斯打破自己和奧克泰薇亞史班瑟的紀錄、以四度提名成為獲最多次演員獎項提名黑人女演員;
《藍調天后》髮型師米雅尼爾和賈蜜加威爾森同時成為首位入圍化妝髮型的黑人。
另外,《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以83歲成為最佳男主角最高齡入圍者,《邁阿密的一夜》小萊斯利歐登姆成為首位單屆雙入演員獎項和原創歌曲的男性(史上第四位,其他為陸續分別於近三屆入圍的瑪莉J.布萊姬、女神卡卡和辛西雅艾利佛)。本屆也是繼1973年《難補情天恨》黛安娜蘿絲和《兒子離家時》西西莉泰森長達48年後,再度出現兩位黑人最佳女主角入圍者(還有《哈樂黛的愛與死》安德拉戴),而且黛安娜蘿絲和安德拉戴巧合地皆以首度演戲的歌手身分並飾演比莉哈樂黛入圍。

最大黑馬真的都是幾乎或完全預料不到的入圍者,包括《醉好的時光》導演托馬斯賓特貝、《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男配角拉基斯史丹菲爾德、國際長片香港代表《少年的你》(《芭樂特電影續集》和《白老虎》入劇本、《販膚走卒》入國際長片,和《皮諾丘的奇幻旅程》入服裝設計也算意外);最意外落馬是《藍調天后》沒入最佳影片和改編劇本、《邁阿密的一夜》沒入最佳影片,和《曼克》沒入最佳原著劇本和剪輯(《失控的審判》茱蒂佛斯特沒入女配角也算意外,這點更可證明本片只獲得英國本土認同的英國身分)。

托馬斯賓特貝雖也入圍英國電影獎最佳導演,但他們從今年起除了最佳影片外的主要獎項改成小評審團制難以相提並論,如果是因為歐洲會員團結支持,照理說應該會像《愛.慕》入圍大獎、也一併入圍最佳影片、男主角、原著劇本等多個項目,不過當然前年的《沒有煙硝的愛情》和本片的入圍情形很像(只多入一項攝影),但《沒》入圍英國電影獎時還是會員投票制比較能當依據,只能解釋兩部片都是歐洲電影獎大贏家,該獎的加持因素似乎不容再被小覷。

拉基斯史丹菲爾德的入圍更像是天外飛來一筆,華納兄弟的造勢把他歸類在男主角,可能因為想令表現更加搶眼的丹尼爾卡盧亞在男配角項目增加得獎機會,不知道影藝學院會員(尤其是黑人會員)是否私下串通好棄原入圍幾個指標獎的《誓血五人組》查德維克柏斯曼轉而保他,讓他很詭異地被一致改投男配角。他的入圍真的是令人壓根預料不到,但其實跟卡盧亞相較,他的確比較像配角(比《刺殺傑西》的凱西艾佛列克更像),所以反而諷刺地因受到保送入圍而被正確歸類。有人推測這是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會員覺得他是配角、丹尼爾是主角,所以自動把他們換過來投,但也有同樣數量或更多人是照造勢歸類投,只是他們兩個主角票的排名都比不上入圍的那五位,所以才會兩人都入競爭較不激烈的男配角,但話說回來這也要他至少比柏斯曼(和甚至《靜寂的鼓手》保羅拉西)的排名高,而這個結果比較可能是被操作出來的。

《少年的你》的入圍也頗令人一頭霧水而且氣結,首先光以影片本身而言,就至少比不上落榜的《哭泣的憂羅娜》和《兩人之間》等熱門片,更別提這是一部披著香港片外皮的中國片(雖然香港真的已是中國的一部分),還因起初遭到中國政府禁演,所以改成中國想要的版本以求順利上映(被詭異地改成很像健康教育課會放的反霸凌宣導劇,只是長達兩小時以上)。本片入圍最合理的推測,就是中國透過好萊塢高層人士暗中操作。當然有人會說既然如此為何《奪標》連上短名單都沒有,這可能是因為中國在短名單出來後才開始操作。

《藍調天后》、《邁阿密的一夜》和《曼克》在最佳影片或其他項目的缺席,似乎要歸咎於皆為新媒體公司出品的非戰之罪。這三部片分別為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出品,先前都是最佳影片等獎的入圍大熱門,結果除了《曼克》,《藍調天后》和《邁阿密的一夜》都在最佳影片意外落榜,因為同為美國黑人歷史片而被分票是最顯而易見的解釋,但也太過簡單粗糙,畢竟這兩部片也獲指標獎的支持,呼聲反而較低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何以出線?最具體合理的解釋,即為都是反新媒體壟斷意識形態搞的鬼,主要很可能是大家不爽讓Netflix繼獅子門在2017年後成為再有三部片入圍最佳影片的片商,尤其是他們顯然會入圍最多獎項,結果也真是如此。當然也有人會說《邁阿密的一夜》和同為亞馬遜的《芭樂特電影續集》及Netflix的《白老虎》還不是都分別入了兩個劇本項目,只能說可能大家對亞馬遜敵意沒那麼重(但最佳影片顯然也是取《靜寂的鼓手》而捨《邁阿密的一夜》)而且還是喜歡他們這兩部,《白老虎》則可能是因為沒那麼樹大招風而獲票。

索尼古典發行的《父親》和華納兄弟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皆順利入圍最佳影片,可見大家維護傳統片商的共識(不知道是不約而同還是有心操作),《曼克》除了大衛芬奇已故記者父親傑克芬奇執筆的劇本被《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擠下,在剪輯項目缺席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因為芬奇的作品只要一入圍,剪輯絕對是強項,卻也被《花漾女子》(也是傳統片商環球的分支焦點)擠下,此一劣勢令本片雖入圍最多項,獲最佳影片的機會幾近全無(本來也沒多高就是)。另外本來應該要因追思效應而雙入主配角的查德維克柏斯曼竟在男配角項目落馬,也顯然要歸咎於《誓血五人組》也是Netflix的片(不然就是連多數黑人會員都不愛本片)。

有人在傳《夢想之地》可能會像同為A24出品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一樣趁勢超越《游牧人生》,但沒入剪輯基本上就等同不會得最佳影片(至少1981以來的將近40年間只有《凡夫俗子》和《鳥人》兩部最佳影片沒入剪輯,撇開《鳥人》只是因幾乎一鏡到底的技術因素沒入不談,儘管《凡夫俗子》仍為一個可循的例外,是否會再發生已經將近40年沒再出現過的情形?可能性相當低)。本片也不能套用去年同為韓語片的《寄生上流》的獲獎模式,光是影片國籍就不一樣,更別提造勢規模會天差地遠。

不過憑良心說,《夢想之地》入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配角大獎、全白和全黑主角的《父親》與《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一起入最佳影片、非英語歐陸代表《醉好的時光》入導演、較偏峰或冷門的《芭樂特電影續集》和《白老虎》入劇本,甚至《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拉基斯史丹菲爾德終於熬出頭入圍演員獎項,這種囊括非白人種族又不至於矯枉過正的兼容並蓄令人欣賞並感到振奮,所以這個會員多元化效應追根究柢仍是正面的。至於遺珠年年向來滿地都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愛的片放在心裡愛就可以了。但最後容我說一句,《飛奔到月球》庸俗至極並把華人文化弄得刻板可笑,實在不該在這波反新媒意識中成為新媒體出品的入圍片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