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69236_655269918548553_2589188706174763008_n

撇開創下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語片紀錄不談,《寄生上流》(기생충 (Parasite),2019)獲最佳影片也有為驚悚片揚眉吐氣的重大意義,史上入圍最佳影片的驚悚片寥寥可數,更別提獲獎。若嚴格定義(有部分驚悚情節的片不算),有13部驚悚片(一部是正宗恐怖片,幾部則也可算是恐怖片)入圍過最佳影片,其中四部獲獎。第一部入圍暨獲獎影片就是緊張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首部在好萊塢拍攝的作品《蝴蝶夢》(Rebecca,1940),也令他首度入圍最佳導演,第二部獲獎片是遙隔51年後橫掃五項最大獎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第三部是柯恩兄弟(The Coen Brothers)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第四部是《寄生上流》。

僅入圍的影片則包括希區考克作品連續兩年入圍的《深閨疑雲》(Suspicion,1941)、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首度封后的《煤氣燈下》(Gaslight,1944)、希區考克第三度入圍最佳導演的《意亂情迷》(Spellbound,1945)、相隔28年後的《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首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大白鯊》(Jaws,1975)、《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1987)、《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1999)、《黑天鵝》(Black Swan,2010)和《逃出絕命鎮》(Get Out,2017),總數幾乎快和入圍最佳影片的外語片一樣低(11部)。即使近20年來也只有五部驚悚片入圍,而且《寄生上流》是至今唯一非英語片,可見普遍對此類型的輕視,和因此類型有許多粗枝濫造所形成的偏見,更別說是非英語驚悚片。

史上該入圍最佳影片的經典驚悚片不勝枚舉,例如詹姆斯惠爾(James Whale,1889-1957)的原版《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931)、佛列茲朗(Fritz Lang,1890-1976)的《M》(M,1931)、希區考克的《後窗》(Rear Window,1954)和《迷魂記》(Vertigo,1958)等多部經典、柏格曼(Ingmar Bergman,1918-2007)的《假面》(Persona,1966)、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失嬰記》(Rosemary’s Baby,1968)、瑞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異形》(Alien,1979)、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藍絲絨》(Blue Velvet,1986)和《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2001)、奉俊昊的《殺人回憶》(살인의 추억 (Memories of Murder),2003)和《非常母親》(마더 (Mother),2009)等。希望《寄生上流》的獲獎,至少能令驚悚片獲得更多重視。

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驚悚片:
1940《蝴蝶夢》Rebecca
1991《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2007《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19《寄生上流》Parasite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驚悚片:
1941《深閨疑雲》Suspicion
1944《煤氣燈下》Gaslight
1945《意亂情迷》Spellbound
1973《大法師》The Exorcist
1975《大白鯊》Jaws
1987《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
1999《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2010《黑天鵝》Black Swan
2017《逃出絕命鎮》Get Ou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