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iano.jpg Black Swan.jpg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The Piano (Jane Campion, Australia/New Zealand/France, 1993)
黑天鵝 Black Swan (Darren Aronofsky, USA, 2010)

隨著奧斯卡典禮倒數十天,版主特別構想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今與昔比專題,以本屆入圍的十部影片和自1991年20年來可與其對應的歷屆入圍影片之一作對比,首先登場的就是「黑天鵝」和「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兩部影片都以女性為中心角色、都刻劃女主角的情慾世界,也都賦予她們高度的藝術天份,從六歲起就不說話的艾達,只用鋼琴表達她的思緒和心情;從小被培養成為芭蕾舞者的妮娜,只能透過舞蹈證明她的人生價值。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背景設在19 世紀、尚待開發英國殖民地紐西蘭,身為單親母親的艾達,被家中許配給移民紐西蘭發展的大財主,帶著年幼女兒遠赴他鄉展開新生活,她對這片原始土地完全陌生,只能任命運帶著她隨波逐流,但她唯一的堅持,就是與她形同一體的鋼琴,但這樁婚姻馬上就令她失望,素未謀面的丈夫竟不顧她的懇求、將負擔過重的鋼琴遺留在海灘,甚至私自將鋼琴交易給另一移民地主喬治,以換來更多土地,但這種種逆境,反而讓本就不輕易低頭的艾達,開始將她受到壓抑覬覦的弱勢逆轉為掌控主導的優勢。  

背景設在現代美國的「黑天鵝」和「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的時空相差懸殊,兩片的女主角卻有趣地共享非常相似的心路歷程,艾達和妮娜都是受到家庭掌控的女人,她們都深感被家庭和社會賦予的期望角色,而她們也都被迫面對一個控制欲強烈的男人:艾達的丈夫和妮娜的舞團總監、一個對她們有角色期望的至親:艾達的女兒和妮娜的母親,和另一個漸漸從對她們不利而變成她們渴望的對象:喬治和莉莉,艾達的婚姻就像妮娜的舞蹈事業,她們都在其中找到蛻變的機會。  


兩部作品都是表現女性的傑作,兩位導演卻是性別相異。珍康萍憑著「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成為史上第一位榮獲金棕櫚獎和第二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女導演,她以女性觀點刻劃女性內心自然能更深入貼切;廣受讚譽、曾獲金獅獎的戴倫阿朗諾夫斯基,終於才以「黑天鵝」首度問鼎奧斯卡,他以男性觀點呈現仍像是以女性為出發點,更顯難能可貴,這證明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只要是傑出的導演任何題材都能駕馭,而兩人始終不減的音樂敏感度也投射在極微主義大師麥克尼曼已成經典的配樂,和風格多變的克林曼賽爾融合柴可夫斯基的懾人樂章,都成功地主導了兩片的劇情張力和氛圍。  

荷莉杭特和娜塔莉波曼成功擔綱兩個極為重要的角色,不但展現她們以往有目共睹的傑出演技,更令人感到她們和角色融為一體的更高境界,是她們各自演藝生涯的里程碑,而兩片中的配角也有襯托主角舉足輕重的成就。哈維凱托和山姆尼爾共同形成了一道強大的男性圍牆,但隨著脆弱和愧咎顯露而崩潰,第一次演戲的安娜帕金更以詮釋小女兒企圖奪回母親關注的複雜心境,以黑馬之姿奪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文森卡索和芭芭拉荷西的精湛演出,全面塑造出母親和總監雙面逼近的壓迫,蜜拉庫尼斯也精準傳達莉莉的神祕和刺激。  

既然著墨情慾,兩片當然都少不了挑逗至極和激情的性場面,艾達不委屈自己接受不尊重她的丈夫的求歡,妮娜也不作賤自己用性換取她的夢想,但她們的真正的情慾依歸反而是與她們產生高度緊繃關係的第三者,拿回鋼琴的艾達主動回去尋找喬治,妮娜也在莉莉的萬般誘惑下釋放出心中的野性,但在獲得解放後,兩人最終必須面對的障礙卻都是自己,艾達欲隨鋼琴共存亡,妮娜被角色激發出的迥異人格不停交戰拉鋸,兩片結局意涵雖不甚相同,卻不謀而合地總結於解脫後的深邃寧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