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Nuit Chez Maud.jpg

 

慕德之夜 Ma Nuit chez Maud (My Night with Maud a.k.a. My Night at Maud's) (Eric Rohmer, France, 1969)

 

在我仍身處倫敦的今年八月,這部被BFI影院選映、原本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六個道德故事」,卻和本片故事有陰錯陽差的異曲同工之妙,正好成為我在這次專題放映中觀賞「六」系列的最後壓軸。「慕德之夜」的中文片名讓毫不知情的我,誤以為慕德就是男主角的名字,其實是男主角拜訪的女主人,而顧名思義,本片的主戲,就是在慕德家的那一個夜晚。

 

旅居國外多年後返國並崇尚科學的尚路易,因不滿原本家族信仰基督教反對科學的理念,而改信天主教。在居住地鎮上某個週日的彌撒上,他瞥見令他一見傾心的美麗女人,卻因膽怯而不敢輕舉妄動。某日他巧遇高中同學維多,維多提起他最近剛離婚的女性好友慕德,邀請尚路易和他一同在聖誕夜造訪慕德,雖然尚路易自知維多別有用意,卻也沒什麼其他道德或情感上的牽掛,讓他需要有踰矩的擔憂,沒想到竟成為改變尚路易人生的關鍵之夜。

 

以「男歡女愛」成為60年代法國代表影星之一的影帝尚路易屈提釀,在本片中精采地詮釋尚路易(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與他同名)對理念的堅持和情感上的矛盾,像我一樣的近代影迷,可能是從他在奇士勞斯基遺作「紅色情深」中飾演的冷面退休法官認識他,而該角色與女主角辯論時的穩健沉靜,和壓抑底下的情感流露,與本片中的尚路易可說是遙相呼應,可能奇士勞斯基正是仰慕本片和侯麥,而為屈提釀量身訂做一個角色。

 

本片可說是侯麥所有作品中,關於宗教、愛情與人生的哲思辯證最深入也最豐富的一部,極可能也正是因此,美國影藝學院會員們也不能忽視侯麥這個登峰造極的成就,不但讓本片實至名歸地入圍外語片項目(好巧不巧地卻被同為屈提釀演出的「焦點新聞」打敗
),更提名了侯麥機智出色的劇本。不知道是因為本片在「收藏男人的女人」之前就開拍,還是刻意安排的創作理念,它回到如前兩篇道德故事中的黑白攝影,不論如何,這點的確使本片更有一份老電影的韻味。

 

雖然片中如前兩部,也有尚路易的旁白描述,但卻僅有在影片開始不久和接近片尾時,其實早在影片之初,侯麥就透露了影片的結局,只是觀眾可能要在影片末端才能恍然大悟,而侯麥對機緣的詮釋也令人相當玩味,同樣讓他筆下的人物再度呈現人性的矛盾與敏銳,在一切看似順理成章的故事發展背後,其實藏著一個像是冥冥中早已註定的命運,讓起初口口聲聲說著不相信偶然的尚路易,也不得不訝異於偶然對他的人生造成的全然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治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